3月12日,全国第34个植树节。对于全国人大代表、张北县张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袁妙枝来说,这个节日意义格外不同。
在过去的36年里,袁妙枝的足迹走遍了张北坝上地区的大小村庄,只为给荒芜的土地上增添更多的绿色。决心造林治沙袁妙枝代表说,1976年,她从河北林业大学毕业,回到老家张北县。当时,坝上每年都要刮40多次沙尘暴。
袁妙枝代表说,由于土地沙漠化、水土流失严重,坝上农民一年种两次庄稼却只能有一次收成。因为风大,会刮去一层地皮,种子也会被吹走,农民不得不再接着播种。袁妙枝下定决心,一定要帮助农民找到合适的树种,造林治沙。
首先要对各个村庄的土地情况,土壤类型进行调查,看适合什么树种的生长,以便进行试验。袁妙枝代表说,起初农民都认为在坝上种树是不可能的。于是,袁妙枝在自己地里搞起了试验。
我栽下两棵李子树苗,有人挖苦说,坝上祖孙三代没种出过李子树,你就行?不久,小树苗上长出了李子。从那时起,大伙儿开始相信我了。过熟林木之忧植树是项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,在荒芜的坝上地区更是如此。
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,36年的艰辛写在袁妙枝饱受风吹日晒的脸上。如今,随着坝上地区成片的树苗已渐成林,张北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,现在坝上基本都是生态林,我们要逐步向经济林转型,争取早日实现产业化。坝上地区变绿的同时,袁妙枝代表也感到了一丝丝忧患。
现在坝上有上百万亩的杨树防护林,90%以上为上世纪70年代种植的,现在树龄都在40年左右。袁妙枝代表说,树木可以分为成熟、过熟期。最近几年,异常天气比较多,遭遇了几次大旱,地下水位持续下降,杨树防护林有些已经出现衰死症状。
如果这个状况得不到治理,那么防护林守护的良田和牧场,将再次面临风沙的威胁,沙尘暴也会直逼北京。一生坚持造林袁妙枝代表告诉记者,坝上地区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树木生长缓慢,成材周期过长,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。这也导致许多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下降,加上当地政府财力薄弱,使得防护林无法进行及时改造更新。
为此,袁妙枝代表说,国家应对生态环境极其脆弱、农民十分贫困、位置十分重要的坝上地区给予扶持和关注。70%以上林木可通过嫁接、改造等方法,有效地制止防护林衰死症状的继续恶化。自己种了一辈子的树,已经和坝上的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,只要我还有力气,就会坚持种下去。
本文关键词:袁妙枝,代表,要,为,坝上,植树,一辈子,3月,12日,PG电子官方网站
本文来源:PG电子官方网站-www.talleresdvg.com